搜索
广告图
资讯分类
/
/
/
1.1亿患者,5亿后备大军:糖尿病中国时代的恐怖与无奈

1.1亿患者,5亿后备大军:糖尿病中国时代的恐怖与无奈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6-12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国的糖尿病人数目已攀居世界首位。数量从2007年9250万人,跃增到现在的1.1亿人。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近半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约为5亿人。

1.1亿患者,5亿后备大军:糖尿病中国时代的恐怖与无奈

【概要描述】中国的糖尿病人数目已攀居世界首位。数量从2007年9250万人,跃增到现在的1.1亿人。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近半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约为5亿人。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6-12 00:00
  • 访问量:
详情

▲2016年4月7日,正值一年一度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设为“打败糖尿病”。

 

摘要

中国的糖尿病人数目已攀居世界首位。数量从2007年9250万人,跃增到现在的1.1亿人。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近半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约为5亿人。

“他们每天都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病人。”向红丁说。

来源:香港凤凰周刊

(图表来源:国际糖尿病联盟)

 

尽管互联网上充斥着治愈糖尿病的奇门偏方,世界卫生组织还是再次一语道破这种疾病带来的巨大困扰:“一旦确诊,可对糖尿病进行管理……遗憾的是,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2016年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官网刊出文章称。

 

糖尿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16年4月7日,正值一年一度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设为“打败糖尿病”。这是“世界卫生日”设立66年来首次选取糖尿病作为主题,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这一疾病的高度关注。而作为一个迅速崛起中的“糖尿病大国”,中国正陷入糖尿病带来的困境。

1.糖尿病人爆炸式增长

“1.1亿”,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此次给出的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字,它大概占中国成年人总数的1/10。这与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向红丁此前援引的中国卫生部门2013年数据相仿。这个数字占据当今全世界超过4亿多糖尿病人的将近三成比例。

中国的糖尿病人数目已攀居世界首位。2013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超过了美国:11.6%的中国成年人患有这种病,美国为11.3%。这份研究报告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调查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将近10万名成年人。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目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过程。追溯到30年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公众一定程度上对此病感到陌生。由于名称的关系,当时的中国人也许将这种疾病视作是“富贵病”,误认为是“摄糖过量”导致(其实是“人体无法正常处置”)。1980年,当时中国统计的糖尿病患病率不到1%。

之后中国又有至少4次全国性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1994年和2002年前后开展的两次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当时分别达到2.5%和5.5%。到2007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又有一次大幅增加,当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

这种疾病的增长趋势在最近十多年里表现尤为突出。截至2013年中国学者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研究时,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从2007年的大约9250万人,跃增到现在被广泛引用的1.1亿人。糖尿病患病率逼近12%,这也是目前最新有据可查的糖尿病调查数据。

医学界将糖尿病主要分为三类。其一是1型糖尿病,也称为青少年糖尿病,主要特点是患者体内无法生成足够的胰岛素,需要每天使用胰岛素治疗。这种糖尿病的病因不明。其二是2型糖尿病,乃患者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患者总数的90%。第三种妊娠糖尿病在中国并不多见。

 

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导致中国超重和肥胖比例日趋上升,这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最危险因素。中国现有1/3以上的成年人超重,7%的成年人肥胖。

“中国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呈爆炸式增长。1980年,中国男性的患病率不到5%;现在,该比例已超过10%。主要原因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糖和高脂的饮食结构及缺乏运动等。”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称。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令成年人,也使中国儿童面临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数据显示,中国11到17岁的青少年中超过4/5的人缺乏运动,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快速增长。1985年,中国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为3%,到2010年,约十分之一的女孩和五分之一的男孩超重和肥胖。

 

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超出了国人印象中肥胖问题严重的美国。宁光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老龄化,中国人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生活方式等也发生实质性变化。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饮食明显增加,体力活动水平显著下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非常普遍。这些都促使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病在中国成为流行病。

2.可怕的并发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候任主席纪立农曾在国家卫计委进行在线访谈时表示,糖尿病无法根治,患者只能通过正规医疗机构的治疗及合理饮食来控制病情。不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帮助人们有效地预防和远离糖尿病。

 

正如民间流传,“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可引起失明、血管病变、肾脏损伤、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高糖的血液会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导致微血管、大血管的病变,从而导致诸多严重问题。比如眼底的微血管病变影响视力,血管病变还包括中风、脉管炎等。

 

神经病变还可能进一步导致糖尿病足甚至截肢。“足部出现的溃疡、坏死,如果不能够治好的话,为了防止蔓延到全身只能把下肢截掉。”纪立农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权威糖尿病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在三甲医院中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4.2%,脑血管病12.6%,心血管病17.1%,下肢血管病5.2%。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所需的医疗支出,占糖尿病医疗费用的最主要部分。”

 

14年前,中国曾经完成一次全国糖尿病并发症的调查。2002年,一项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 10家医院1991年至2000年住院的3469例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三分之一有高血压,三分之一有大血管病变(包括脑血管、心血管),三分之一有眼病,三分之一有肾病,三分之二有神经病变。

 

《指南》援引上述调查指出:“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视网膜病变,8% 视力丧失。”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专家向红丁认为,这样的研究后来罕见,现在中国糖尿病的并发症现状恐怕远远超过那时的调查结果。向红丁说:“并发症这么多,还是在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

 

前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指出,中国目前还缺乏设计很好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由于目前资料主要来自城市大医院,估计有较大的偏差。但多数糖尿病患者病程短、控制不佳,这意味着在10年、20年后,糖尿病并发症才真正是中国卫生系统的巨大挑战。

 

“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中国首要的健康威胁,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占1030万死亡总数的80%,占中国总疾病负担的70%。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每年导致近100万人死亡;令人担忧的是,其中近40%的死亡为过早死亡(在70岁以下人口中)。”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的世界卫生日刊文称。

 

3.数亿“后备军”

另一值得担忧的是中国糖尿病人的“后备军”数量。世界卫生组织称,中国近半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约为5亿人。这不仅带来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带来罹患心血管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

根据糖尿病医学界的解释,这些糖尿病前期的病人血糖不正常,但是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介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之间的状况。“他们每天都有可能变成新的糖尿病病人。”向红丁说。

 

 

向红丁此前曾对这一群体规模做过估计。2015年,他曾告诉媒体,中国血糖不正常的人有2.64亿,而糖尿病“后备军”的后面还有一个高危险因素人群,包括家族遗传者、老年人、肥胖者、功能代谢紊乱者等,他们随时可以变成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病人。可以说,直接受到糖尿病威胁的人有6.64亿。

 

糖尿病无法治愈,只能治疗管理,而患者若不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可能面临心脏病、肾衰竭和失明等严重的并发症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因而建议,中国需要提高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能力。

在纪立农看来,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实际上至少超过一半患者虽然得了糖尿病,却处于不自知的状态。纪立农解释,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2型糖尿病往往症状不及1型糖尿病患者表现明显。可中国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常见于成人,因前述症状去医院看病的人非常少,很多患者都是在发病多年后查血糖或者出现并发症时,才发现自己的病情。

“针对这一点,中国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超过53%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诊断。2010年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仅为25.8%。”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中国曾经在《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针对遏制糖尿病的流行趋势制定了长期策略,计划到2015年实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0%”这一目标。但这一计划效果如何,目前尚未证实。

 

■【延伸阅读】

为什么中国成了糖尿病王国?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作者:王海军

2007年,中日医院杨文英教授和她的研究组做了一次全国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升至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这个数字让当时卫生部的官员很难接受,甚至有人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信质疑这个结果。

然而在杨文英教授公布这个数字的15年前,因获普利策奖的科普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而出名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戴蒙德教授的这个预言在当时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没有引起重视。今天“戴蒙德预言”不幸被证实。

据2013年权威部门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也就是说,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属于糖尿病前期。根据这项开展于2010年的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超过美国(11.3%),患者人数达1.14亿,超过印度,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

 

1.国内外证据皆指向了这一结论:节俭基因

1、“节俭基因”学说

196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尼尔首次提出“节俭基因”学说。他认为,人类祖先曾长期生活在食物匮乏中,生产力低下与人口过度繁殖导致饥荒频发。因此,那些具有“节俭”适应性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食物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的人,才能更容易生存下来。而这些具有“节俭基因”的人,原本是自然进化的胜出者,却在稳定富足的现代社会,因更易囤积脂肪而患上糖尿病。

尼尔教授的“节俭基因”说,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中国人现在的糖尿病高发率。原来这部分人群,基本都经历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荒时代,而现在的生活却是如此稳定富足。

能够佐证尼尔教授的“节俭基因”假说的案例还出现在瑙鲁。贫穷而又勤劳的岛民祖先把“节俭基因”一代代传给瑙鲁人,当外来的西方生活方式被带进岛上的时候,瑙鲁人身体里的这种基因一时无法适应突然降临的富足生活。而欧洲人则由于早已习惯了现代生活方式,节俭基因在他们体内已逐步消失,所以同样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糖尿病。

2、“荷兰饥荒研究”

1998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糖尿病领域著名的“荷兰饥荒研究”。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1944-1945年饥荒时在妈妈肚子里挨饿出生的荷兰人与之后一年食品供应正常时出生的孩子相比,成年后更易发胖,并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餐后血糖升高。

3、我国的三年大饥荒等研究

“遭遇中国大饥荒的婴幼儿成年糖尿病风险增加”,这个结论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的马冠生等人得出的,同时发表在2010年的《糖尿病》杂志上。

马冠生他们通过2002年中国国家营养和健康横断面调查,找到了1954-1964年出生的农村受试者7874人,结果发现,遭遇过1959-1961年三年中国大饥荒的胎儿与儿童,成年后患高血糖症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其中,又以后来营养过剩者更甚。

同样,哈佛大学教授胡丙长也主持了一项同样针对中国三年大饥荒年代胎儿的研究,结果明确表示,胎儿时期严重的饥荒与成年后高血糖的发生风险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越是成年以后饮食习惯西方化和经济条件好的人,这种联系越强烈。

早年饥荒因素的影响,或许也是中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胖,却拥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率的原因。

现在,糖尿病人应该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糖尿病人,甚至爆发出了不少的“小糖人”。

 

2.解密中国“小糖人”的爆发原因

在中国,曾经被称为“成年型”的2型糖尿病近年来有年轻化、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的趋势。

那些胃口好又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胖墩”已经逐渐成为抢占成年糖尿病“地盘”的主力。

细想中国糖友幼年化现象,一是也许和节俭基因有关,再者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国人肆意饮食不加节制的后果。

生活可口可乐化:在祖父辈生活中没有可口可乐等碳酸带气饮料的年代,温饱也成问题,那个时候糖尿病三个字对于整个国人都是遥远的事情。

但今天,从婴幼儿开始,解渴这件简单的事情,有太多机会被可口可乐、雪碧等代替了我们原来“甜蜜的井水”。等成年工作以后,不是快速以鸡腿堡等各种快餐而解决,就是常常出入高档酒店开会、吃饭,将满桌的珍馐佳肴收入肚中。这样的生活,谁都无法抵挡。

“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青少年的三吃生活,也是造成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

久坐不动的一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带给中国人的不但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普遍开始享受家庭小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不知不觉间,就给人体带来了改变。

据统计,一位男性在拥有小汽车以后,体重将平均增加1.8公斤,达到肥胖标准的可能性将增加一倍,而中国的小胖子比例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好几倍了。

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令中国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看电视这件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也和糖尿病的多发密切相关。哈佛大学著名的“护士健康研究项目”发现,每天看电视两小时,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4%。分析认为,看电视是所有静坐活动中健康风险最高的一种,原因可能是看电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很容易吃东西、喝饮料。

 

3.在美国穷人多,在中国“富人”多

“在美国,是穷人得糖尿病的多;在中国,是富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大庆研究核心成员之一、中日医院教授李光伟如此分析国人的糖尿病现象。但这里的“富人”要打引号。美国的有钱人注意饮食健康,流行打理家务、去健身房锻炼,把身体练得精瘦,得糖尿病的自然就少。而经济状况较差的美国人为了省钱,吃便宜而高热量的食品,也没有钱去健身房锻炼,所以大胖子多,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也就多。

中国的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富人,正好在享受着美国穷人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的高发也就不言而喻了。

 

4.长此以往,中国人得糖尿病将是大势所趋

中国成年人中有一半人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

“你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人未来全都转为糖尿病患者,那将会对中国的医疗体系带来多大的冲击?”糖尿病专家李光伟如此担忧的说。

如果不加以控制,不是糖尿病前期的另一半成人或早或晚也会成为糖尿病前期。成为糖尿病前期以后如果不加以生活方式干预,大多数都有转变成糖尿病的风险。

中国的下一代呢?如果不改变目前肆意的饮食习惯、继续久坐的生活方式,将会有更多的小胖子诞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将变成糖尿病大军的一员。

国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已经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高度切合,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成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对于糖尿病前期,世卫组织的诊疗指南并不推荐药物干预。唯一能够阻断他们继续演变成糖尿病的办法,就是生活方式干预,也就是当一个人拥有充分的食品和充分的运动时间时,要学会吃和运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香港凤凰周刊、医学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赛诺0731-82292990